13092011
中秋節這天,很熱血地與好友一口氣賽完上與下的電影,吃完晚餐匆匆洗個澡,上了車直奔機場。凌晨將近五點,才要脫下眼鏡洗把臉,好友也到了。這趟香港行,我們好早去,好晚回的飛機。台灣,香港,一個多小時就到達了。一下機,學弟已買好了八達通等了我們,放好了行李我們坐上了纜車,腳底涼涼地抵達看到了大佛,氣喘吁吁。很快地,我們搭了公車去了大嶼山的大澳。
今天就玩這區塊!
沒有當天回來的google map好好研究一番,真是不明白哪裡是哪??
大澳,是大嶼山裡小漁村,搭上公車從大佛,大約還要個30分,路旁許多曬太陽的牛隻們,路不寬,是鄉間的小路。我想沒有當地人帶路,我們可能那個此刻正在某個百貨公司吹著冷氣呢!香港的天氣與台灣非常地契合,一樣的襖熱!遊客不少,穿梭在當地人家的家家戶戶!但他們顯然不太不我們打擾,走著走著,後頭總有腳踏車的鈴鐺聲,很急促地要我們閃一邊呢。那鈴鐺不得了,遠遠地,急促響亮地卻好像已在身後了。
我很喜歡沿途看到的小攤販,販賣的魚乾貨土產似是當地的小裝飾。
海星耶!
我很驚奇地。
還有許多的曬鹹魚,空氣中,淡淡地飄散著海水的鹹味。
我想這些魚多少有些功勞呢。
熱風吹著,輕輕地,每隻晃動著,如風鈴般....
說到了吃,小品嚐:
學弟買了許多當地小吃讓我們嚐鮮。
咖哩魚蛋。
這真是討喜的好味道。
我和好友都說著不喜歡台灣的魚蛋,脆脆的,就如眾多火鍋料裡的某一個。
但香港魚蛋十分可口,沾上香辣的沾醬,很真材實料的口感,我們愛死了!
香辣地,邊吃嘴巴邊『後後黑阿』,真快活!
再說到這烤乾魷魚。
老婆婆的技術可真好,不停歇的拿網,放烤爐,動作純熟地比音速小子還俐落。
應付大排長龍的隊伍,卻沒讓我們多等候。
拿在手裡的,熱呼呼地,咬在嘴裡,好像魷魚一縮一伸地在海水裡嬉戲呢!
非常地夠味,我們沿途拿著這小零嘴,咀嚼了一整個漁村的步伐。
另外說到這,乍看,我和好友都嚇了好大一跳。
已為是海中生物裡的某一族群擺放在蒸籠裡。
光亮地好像有生命力。
經過學弟解釋,才知道這叫『茶果』的小甜點,與海味一點關係都沒有。
Q.Q的,上頭有一顆花生。甜甜挺好吃的!
最後,這拿在手裡的麥芽糖,也是小吃一枚。
不黏牙,與台灣的口感不大相同。
軟呼呼地內餡,一咬下再拉開,糖絲可飄遠的呢!
一路,我想說的是小漁村的風情。
卻也離不開吃。
香港嘛!
怎能脫離了吃吃喝喝呢?/!
可這一路,總有學弟簡單的介紹,我們也才得以不膚淺地只是這麼吃喝一整路。
徒步了一整圈,看的出小漁村已漸漸沒落了,與台灣相同,老漁村人口外移的嚴重,留守這的多半是老人。靠賣小乾貨維生,看出去的樣貌,一點都不苦也不悲。當地人輕鬆的叫賣,慵懶的有一聲沒一聲。多半與旁人閒聊天,招呼聲不多。他們很能共存這樣的一半,一半。
一半是與外界碰觸的觀光客。
另一半則是自個兒的當地生活。
這樣的各一半,剛好成為了一個恰巧的合一。
小漁村的天空,託好天氣,很明朗。
矮房屋的樓頂,與天,各自多了空間。
香港中秋節過後的一天,許許多多的彩色紙燈籠,懸掛著,風一吹,又或著門戶前的麻將聲,
好不熱鬧。
小屋子居半都是棚屋,以木頭支撐懸空在河江邊;看似不穩固,但當地人卻喜愛這樣,反而不喜歡落地而居。這些年慢慢讓水泥柱代替了會腐朽的木柱,卻仍不改落在河邊的位置。當我拿起相機起,河邊打牌喝酒的住戶大方地揮手,我放下以看螢幕的眼光,也開心地揮著。有點距離,卻清晰地看到笑臉,親切的。
繞了好大一圈,看到公車站牌時,以遠離了漁村口。
也以為時間以晚,但當時才下午一點。
小漁村的小小郊遊,頗耗體力,也許早起了吧!
在一路昏睡,彎彎曲曲的上路下山後,轉眼,回到最初的地鐵站。
又是一小時過後了,領完行李,我們將離開大嶼山....
很慶幸是從這開始認識香港;
翻開書,本是從最始端的一頁開始讀起....
我想說: 待續......
這天的夜晚,還有;尖沙咀的越夜越美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