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0827
根津,哪裡?
東京的下町!
睽違五年,我對東京有不一樣的情感。
不能說都是刻意的安排,可是卻有適度的靠近,所以剛好的美呈現在我眼前。
旅行中,這樣是在好不過的好運氣了!
雖然,在對的地方懂得換車還是繼續坐下去也很重要。
好幾天前,我總不清楚地鐵的習性,所以涉谷的下一站就換線了,但又不用換車這一件事情,對我來說真的滿難理解的。
我下了車抓了一個站務員問,又得快速跳上同一個列車。
在日本一個人的時候,真得綁手綁腳的,英文不通,中文不通,日文不通,後來我學會"筆談"。
這真的很管用。
所以,我總能即便是迷路在地鐵裡,還能順利到達目的地。
謝謝那些可愛的站務員,跟我說了ㄌㄤ.ㄅㄚ.one,或是所幸拎著我去了那個可以到達目的地的月台。
下町,是一個很大的區域,我走的範圍不大,但就是能走走,以文字的精準度來說,"亂竄"更為恰當。
本來,我帶了日本版簡單的散步地圖,可是後來我發現,把地圖收到包包裡,隨意走走,這樣的方式去發現小街道的美麗
才真的是"下町。散步"
八月的東京,難耐的熱天氣,在白天行走,往往困難度與溫度一樣一直飆高。
帶的水總是不足。
決定這天要去下町,也決定傍晚時刻在出發。
結果好了,天氣不熱了,天黑的卻快,蚊子都跑出來了,我停留了腳步在大黑家前,很驚喜。畢竟現在要一片片的仙貝手工烤,真的少之又少了。
價格上當然地相對頗高,但我仍然挑了幾包決定帶回台灣,與親朋好友分享。
雖然回台灣後,我交給朋友,沒特地說了我到下町玩樂的故事,或是說這片仙貝有多厲害。
更沒打算推薦朋友到東京一定要來這,特地來找這肯定要費番功夫,也可能因此迷路了,運氣好就遇見了,運氣不好,說不定遇見更好的轉角也說不定。
在將近摸黑的時候,我走進了神社。
但其他天再來,有蟬鳴的白天,確實為神社增色不少。
原本就優雅的日本人,來到靜謐的神社,如樂章裡輕柔的小音符。
我們都沉浸這樣無聲的旋律裡。
除了這,只有的是婆娑的細語旁側。
遠方的,靜默許久,不管他說了什麼,都最好聽,最誠心的話語,總是如此。
離開後,就在神社的前方有老店,不諳日語的我,猜想應該是賣布的老店。
婆婆正與鄰居聊天,我被玻璃門後的童玩吸引。
於是我介入了她們的談話,我挑選了我喜歡的紙球,還有這金魚的童玩。
後面全印了誘人的made in Japan。
我逗著小貓咪玩,慵懶的喵喵沒有過多的回應,把頭撇過另一頭。
婆婆抱起喵咪跟我互動著,雖然我不懂話裡的話。
但我知道那是熱情的招呼。
金屬的聲音叮叮咚咚的,我提著袋子沿路都是這樣隨著我的腳步碰撞著。
踏步囉!
1.2.1.2.....
掩飾了我一點點的害羞。
我在旁邊的書店,裝模作樣了好久。
夜燈的點亮,如此。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將搭飛機的前一天,我又回到這。
我沒再挑戰新的景點,只想再回到這走走。
根津啊!
果然是下町。
這次我又走了不同的小巷,發現不同的小店。
『金太郎飴』糖果店。
就屬每一顆都有一個金太郎的臉最可愛。
糖軟軟,黏牙,甜甜。
咬下去,有氣泡被擠壓的聲音。
爺爺推薦了幾款糖果,為挑糖的小孩,如我。
豆粉的味道好香。
茶味的硬糖,也一口含著,
啊!好熟悉的味道阿。
老闆爺爺很願意入鏡,更願意給一個非常親切的笑臉。
雖然傳說很好吃的鯛魚燒一連兩次都沒開門。
但我鐵捲門的大魚拍下了,帶回台灣,也算是私藏了。
正逢中午,我隨意進入一家麵店吃了Q勁十足的讚岐麵。
蘿蔔泥淋上清淡的醬油,擠上檸檬汁,好適合夏天阿。
原來如果只是麵條,可以是不需要添加需多重口味的調味料也能提升單純麵條的美味。
清爽冰涼的口感。
接下來我到處走走,就是從這個小巷子,穿越大馬路來到另一個對街的小巷子。
慢慢走,於是爬坡了。
遇見貓的咖啡店。
下町許多有名的貓兒。
似乎我遇見了其中一處貓咪的角落。
玩貓的女孩很多,我安靜的在旁,與另一個睡午覺的小花貓。
小花貓無意搭理,也許這裡來來去去的人類過客太多了,她選擇自己過自己的生活。
沒有禮節的拘束,在炎炎夏日裡,這是最自在的姿態。
這是花店喔。
這是cafe。
八月的東京,好多這樣毛茸茸的小草。
多半在路旁,為了不影響行車還是路人的行經,終於在這能蹲低身,與它們近距離地接觸。
SAY HIYA!
還有,我看到小雜貨店。
冷氣機的壓縮機轟隆隆地響,裡頭沒有人看顧。
樓上有人走動,有木板嘎吱嘎吱地響。
小小的雜貨舖依著老樹,老樹朝氣地生長一天,似乎老店也這麼存在一天一樣。
喜歡這樣的老東京嗎?
我很喜歡。
並非全然因為舊舊的景物100%的討喜。
還有,那裏的人總對你笑。
大城市一年又一年的加速成長,人與人之間也加速地隔閡了一層層。
這裡,也許慢慢被淡忘,
但至少旅人在那,永遠這麼難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