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01092009
東南亞,兩年前我只去曼谷,在那我待過三星期多。嚴格說起來我並沒有深入地了解當地,全仰賴表姊一家人熱情招待。從前,總覺得要出國真的不容易,媽媽說要一起出門到曼谷,我期待的呢?我想看看水上人家,還有桂河大橋。那是我印象中的曼谷,我想看這一面,沒有購物的慾望,也許這方面我全面主觀。
每一次,從英國回台灣,那中途轉戰停點是曼谷,然後總有一堆英國人穿得少少地在這下機,單純地只是覺得他們需要曼谷的大大艷陽天,畢竟陽光烈日在英國可是找不到,從台灣回英國,那些曬紅皮膚的英人,好像一遊未盡地表情,與我一起不情願地搭機。
這幾天,我整理著照片,順著08年開始,突然從西歐到了曼谷,那物價,氣候,觀感,還有英國人口中的東南亞。
如果我說Taiwan,其實大約四成英國人會說:喔喔!我知道,Thailand嘛!
然後多加詭譎的笑臉。
於是我聳聳肩,多半不再多解釋。
低物價,相較於英鎊,於是這讓西方人置身於天堂,多聽了些身邊的當地人,是嗎?
亦是地獄?!
友人的mother in law,總喜歡分類“人種”,她分的很粗略,所謂一社區好與壞是分為白色人的多寡。
我一笑置之,畢竟她從沒走出這MK這小社區。
而那我知道跑去泰國小島上享受天堂而不回來的白人,我不確定他是否依舊有著他期待的"excitement"。
我清楚地明白,盛夏回台灣前,途中經過再去拜訪姊姊和曼谷這城市,要有不一樣的眼光。
第一,我不是西方人,
第二,我出走過台灣,我沒有自以為地簡陋世界觀,
第三,物價呢? 台幣和泰銖1:1,
於是,在我心裡面的期待旅行,風景的色彩更和諧了。
全站熱搜